攀天 攀天阁乡社保窗口有个“活字典”,叫和莉花。自2021年投身社保工作以来,她便将一腔热情倾洒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同事都说“她把政策装脑里,群众装心里”,到底咋干的?咱唠唠实在嗑。
莉花是个“多面手”。早年在社保岗扎扎实实干,后来乡里缺人,她转去党政办顶岗——电脑不精就熬夜学,流程不熟就跟着记,硬是在一年半里把办文办会、协调运转摸得门儿清,领导同事都夸“这闺女靠得住”。2024年机构改革,她又回到老本行社保岗,二话不说拾掇起业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现在社保窗口的电脑旁,她的笔记本攒了厚厚一摞,全是这些年记的政策要点、群众常问的问题。
要说她最在行的,还是给群众办实事。忙完手头上的工作,莉花就到附近的村组给老人们做资格认证。攀天阁乡有2000多名老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024年7月以前,每季度要做一次资格认证。莉花总是协同村委会工作人员,奔波在各村之间,打开云南人社12333手机APP,细致地核对老人们的身份信息,帮助老人进行人脸识别。村里的老人握着莉花的手说,“这个姑娘每次都来帮助我们上门认证,服务群众很贴心”
有回行动不便的陈奶奶一瘸一拐来到社保所更换领取待遇的社保卡号,身份证等材料啥也没带,陈奶奶急的只抹眼泪,从兜里掏出一部老人机,说:“我只会接电话”,莉花接过陈奶奶的老人机,耐心的安抚陈奶奶:“奶奶,您不要着急,我帮你联系家人,让他们把证件拍照传到我这里,您不用再跑一趟”,半小时就帮老人把手续办齐。平时群众来问政策,她从不打官腔,养老保险缴15年和20年有啥区别?医保报销比例咋算?她都掰着手指头给你讲明白,遇到耳背的老人,她就写在纸上、画个图,直到对方点头说“懂了”。
政策宣传她更是“笨功夫”。每月都要往村里跑两三趟,背着印满政策的帆布袋,蹲在炕头、站在晒谷场跟老乡们唠:“咱交的医保,住院能报七成;养老保险缴满15年,老了每月能领钱……”去年养老保险缴费期,她带着村干挨家挨户讲政策、算“明白账”,村里好些原本犹豫的年轻人,听她讲完都主动把钱交上了。
连年评优、优秀党员,这些证书她都收在抽屉最底下。问她图啥?她笑着说:“咱干的就是服务群众的活,群众问不烦、信得过,比啥都强。”这些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的真心。
在攀天阁乡,这样的“莉花”还有不少,她们就像山涧小花,扎根泥土,默默绽放,把温暖和政策送到乡亲们心坎上。
阁乡社保窗口有个“活字典”,叫和莉花。自2021年投身社保工作以来,她便将一腔热情倾洒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同事都说“她把政策装脑里,群众装心里”,到底咋干的?咱唠唠实在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