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乡根据中路乡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目标要求,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懈、力量不减弱、监测不遗漏,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将我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方面
1.主体责任方面
我乡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对标“两个缩小”“两个确保”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全乡上下齐心、合力攻坚抓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一种方法是坚决扛实主体责任。全面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工作4次,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召开月调动会推进工作落实情况。二是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加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消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反弹。同时,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加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消除,持续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2.站所部门方面
持续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乡持续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突出问题的排查解决,全面排查因受干旱、汛期及动物疫情的影响导致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未及时解决到位的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迅速解决到位,确保农户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教育保障方面,一是我乡2023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享受人数一共46人(秋季毕业9人,秋季继续享受37人);秋季学期享受数为59人(其中初次享受22人),补助金额14.25万元,申报过程中已做充分宣传,上报统计后也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整个过程合理合规且无异议,已做到应享尽享。截至2023年中路乡“雨露计划”毕业生共24人,就业11人,升学再读3人,2人未满16周岁无法提供就业帮扶;其中2023年当年雨露计划毕业生9人,毕业生升学1人,毕业生已就业6人。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无因贫而失辍学情况。医疗保障方面,一是在医保参保方面对各村常住人口参保情况进行认真排查,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中人在户不在的人群,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参保、待遇等优惠政策准确落实做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我乡应参保人数10735人,已参保10566人,参保率98.43%,其中监测对象应参保1288人,实际参保1285人,参保率99.77%,未参保3人皆为失踪人员;脱贫户(不包含监测户)应参保3158人,实际参保3156人,参保率为99.94%,未参保2人都为服役人员。二是慢性病人员方面,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县域内医疗机构针对农村所有36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做实一人”。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方面,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我乡村医人数13人,家庭医生签约5221人,履约率90%;持续做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动态达标,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动态达标。住房保障方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关注因灾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新增危房情况,我乡每月开展农房安全排查、季度总结工作,截至目前共计排查发现危房2户,现已上报并实施改造,2023年共计实施农房抗震项目7户,农房改造12户,同时乡村两级认真梳理排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实施情况,及时整改销号;对动态新增危房从认定到验收进行认真监督管理,确保住房安全。兜底保障方面,2023年中路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10160人,参加县内职工医保、县外职工及居民医保等406人,外嫁、失联、户口迁出、服刑等特殊原因人员81人,未参保人员169人,参保率为98.43%。其中,纳入乡村振兴监测人员1288人中,3人为特殊原因未参保人员,其余1285人均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未纳入监测的脱贫人员3158人中,2人服刑为特殊原因未参保,其余3156人均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纳入乡村振兴的监测户及未纳入监测户的脱贫人员除特殊原因外参保率达100%,其他人员应参尽参。2023年度中路乡城乡居民医保保费共计3512250元,自筹资金共2399535元,国家财政补助金额1112715元。
安全饮水方面,用每月预警监测和走访排查为契机,认真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开展好饮水安全排查工作,认真梳理全乡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现中路乡集镇供水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处于试运营阶段,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解决了延江拉嘎洛、佳禾两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及乡政府集镇区域2000多人饮水问题,有力提升了农村饮水水质质量。水费收缴方面全乡按照每户每年100元的标准收取。同时由村级进行该水费资金管理和村社水管员聘用,水费资金80%用于农村饮水管理运行水管员工资,20%用于公共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
3.落实驻村帮扶责任
注重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在政策宣传、党建指导、帮扶群众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学透精神,落实好政策、发挥好作用。乡党委不定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会议,并督促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周例会、“学习强国”“云岭先锋”APP等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州、县近期重要部署要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履职能力。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驻村干部积极进村入户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惠农惠民等政策宣讲。今年以来,全乡20名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累计到村组宣讲53场次,覆盖人数超过1700人。二是通过让党员身份的驻村工作队员担任所驻村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每月指导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发挥驻村工作队员建强村党组织作用。目前,有14名驻村工作队员担任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三是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定期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入户走访,面对面谈家常、讲政策、听诉求、算收入支出账,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与村“两委”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发现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协调解决村组困难问题13个。
4.监督管理责任
持续推动监督检查,联合乡纪委按月对村级组织开展督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整改推进情况3次。及时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对3批次整改通过围绕问题、措施、责任、完成时限,查看整改方案制定情况,围绕整改方案、整改情况报告及对应问题支撑性材料按时完成。
(二)政策落实方面
1.保持过渡期间政策总体稳定。
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动态监测帮扶巩固拓展工程,实现政策平稳有序衔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保障,我们调整和完善了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1304户的增收措施。
2.完善落实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政策。
一是认真梳理并及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对未消除风险监测户59户223人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帮扶措施,对我乡1302户脱贫户、监测户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增收计划并录入系统,共制定帮扶增收措施6936条,其中,产业帮扶措施1444条,就业培训及岗位推荐帮扶措施1734条,公益岗帮扶措施928条,综合保障帮扶1768条,盘活资产措施90条,金融帮扶208条,健康帮扶措施477条,义务教育保障帮扶193条,教育帮扶措施94条,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帮扶措施都已落实并长期坚持。二是针对我乡202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和监测户2户(佳禾村、邓秀珍、蜂信明户,都为整户无劳动能力),也已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3.小额信贷“应贷尽贷”。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过渡期内将继续坚持,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合理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我乡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作用,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和贷款使用跟踪指导,帮助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发展生产。
今年以来联合中路乡信用社多次借助每季度的收入测算工作以及逢四的街天宣传小额信贷政策,主要宣传的内容有:小额信贷的定义、小额信贷的特点及用途、小额信贷的申请条件及流程等。截止2023年底我乡今年新增的贷款用户已有128户,借据余额为609.5万元,比2022年全年的43户贷款用户明显增长,下一步我乡也将更积极的与信用社对接,做到应贷尽贷,同时也做好放贷后的跟踪管理。
(三)工作落实方面
1.“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巩固提升。
一是抓实教育帮扶。首先在“雨露计划方面,我乡2023年春季学期享受人数一共46人(秋季毕业9人,秋季继续享受37人);秋季学期享受数为59人(其中初次享受22人),申报过程中已做充分宣传,上报统计后也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整个过程合理合规且无异议,已做到应享尽享。截止2023年中路乡“雨露计划”毕业生共24人,就业11人,升学再读3人,2人未满16周岁无法提供就业帮扶;其次在控辍保学方面,2023年我乡累计疑似不稳定学生、辍学生28人,成功劝返入学28人。
二是抓实健康帮扶。首先在医保参保及医疗报销方面,截至目前我乡应参保人数10735人,已参保10566人,参保率98.43%,其中监测对象应参保1288人,实际参保1285人,参保率99.77%,未参保3人皆为失踪人员;脱贫户(不包含监测户)应参保3158人,实际参保3156人,参保率为99.94%,未参保2人都为服役人员;特慢性病门诊、普通住院待遇报销共计1397人次,其中周内报销1060人次,异地报销337人次,基本医疗报销372.0599万元,大病报销30.6313万元,医疗救助44.5069万元。其次在慢性病人员管理方面,截止8月31日,我乡慢性病城乡居民申办共32人;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方面,截至目前我乡村医人数13人,家庭医生签约5221人,履约率90%。
三是抓实住房安全工作。我乡每月开展农房安全排查、季度总结工作,截至8月共计排查发现危房2户,现已上报并实施改造,2023年共计实施农房抗震项目7户,农房改造12户,同时乡村两级认真梳理排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实施情况,及时整改销号;对动态新增危房从认定到验收进行认真监督管理,确保住房安全。
四是抓饮水安全工作。利用每月预警监测走访排查契机,认真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开展好饮水安全排查工作,认真梳理全乡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现中路乡集镇供水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处于试运营阶段,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解决了延江拉嘎洛、佳禾两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及乡政府集镇区域2000多人饮水问题,有力提升了农村饮水水质质量。 水费收缴方面,全乡按照每户每年100元标准收取,收缴水费由村级管理,收缴的水费资金80%用于农村饮水管理运行和管水员工资,20%用于公共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
2.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一)严格落实“一月一研判”制度,已召开10次乡级“一月一研判”会议及2次集中排查工作,综合研判分析收入支出情况,以及“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做到“应纳尽纳”。截至11月目前,农户申报2户13人,部门反馈345户1407人,网格员走访排查发现风险线索1089户3629人,乡村干部走访排查960户3946人,村级分析研判231户900人,针对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信息动态管理工作,我乡于2023年11月17日组织召开乡级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中路乡2023年10月动态调整,拟新纳入监测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共计2户9人,新增风险消除对象5户19人,家庭成员自然增加45人,自然减少52人。
3.农村产业发展。
一是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目前,乡内现已建成产业园区一个,包含:(核桃油加工厂、漆油加工厂、面条加工厂、农特产品烘干厂、机制炭厂),围绕产业园区业态完善,相应建成鸿鹄兰业(兰园),苍鸭养殖基地,中药材晾晒厂,水产养殖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云南傈乡山奇草莓种植示范基地,同时,不断完善“双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我乡有合作社7个,其中,县级认定的“龙头企业”4个,绑定脱贫户1096户。二是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2022年将5个村集体经济资金250万元,入股到云南傈乡山奇草莓种植示范基地,流转土地100亩,建成草莓及育苗基地,出售草莓苗40万株,实现集体经济收益4.63万元,2023年,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益8.75万元。
4.稳岗就业。
一是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大技能培训,稳定就业,促农增收,以培训带动就业,截至目前,中路乡技能培训共开展948人次,完成率67.1%。已开展粮食作物种植及加工4期,特色养殖6期,云南特色小吃制作2期,护林员培训1期,家居清洁3期,畜禽疾病防控3期。二是加快劳动力转移,中路乡2023年农村劳动力共计6265人(包含易地搬迁人员174人),其中已转移3767人,未转移2498人,转移率60.13%,已转移劳动力中本乡镇内2341人,省外国内644人,县外省内359人,乡外县内423人;未转移劳动力中在家务农2464人,赋闲22人,在家养病9人,失业返乡3人。脱贫户、监测对象共计劳动力2652人(包含易地搬迁人员129人),其中已转移1851人,未转移801人,转移率69.80%,已转移劳动力中本乡镇内1350人,省外国内224人,县外省内141人,乡外县内136人;未转移劳动力中在家务农784人,赋闲10人,在家养病6人,失业返乡1人。
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持续巩固蕨菜山村希望组、腊八山村里八组、佳禾村高的咱组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全乡3个易地搬迁点,搬迁群众63户277人,通过建立产业发展与搬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所有易地搬迁户已与村内专业合作社绑定,合作社为其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及农产品回收。转移劳动力就业55人次,自主转移8人,安置护林员37人、乡村保洁员18人。
6.资金、项目、资产管理 。
2023年我乡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6个,投入合计1092.65万元,除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外,其余5个项目均在本年度内完成竣工验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中路水产养殖建设项目(续建)年初下拨资金273.4万元,中期调入衔接资金491.82万元,尚未下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年初下达的资金仅能在竣工验收完成后一次性拨付,但该项目建设存在设计变更需增加工程量,待中期衔接资金下达后开工续建;
(2)中路乡咱利村药材基地轨道运输建设项目共投入305.25万元,共建设3条运输药材山货的轨道,计10km,覆盖咱利村古咱组、别咱组、老汉组90%耕地,该项目于11月完成竣工验收;
(3)拉嘎洛村拉嘎洛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共投入100万元,一是建设拉嘎洛古核桃树保护设施,二是拓宽拉嘎洛组主干道300米,三是修建民族团结元素文化墙300平方米,四是修建拉嘎洛药材基地运输轨道1000米,该项目于11月完成竣工验收;
(4)“十百千万”佳禾村庄子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程共投入112万元,一是修建拓宽三条庄子链接三级路的硬化干道1900米,二是铺设庄子组两污排放管道500米,三是修建民族团结元素文化墙200平方米,该项目于11月完成竣工验收;
(5)维西县“百千万”美丽村庄-佳禾村佳禾一、二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共投入30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1.新建青石板路1072.44㎡;2.路面硬化2352.66㎡;3.新建围墙23.56㎡;4.新建公厕57.66㎡;5.两污管网铺设3299.48m;6.新建排水沟520m。该项目于12月完成竣工验收。
7.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
一是在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目前中路乡政府所在地设有大垃圾处理池1个,热解炉1个每天垃圾处理量为8吨,7个行政村所在地垃圾池共24个垃圾池。各村已基本不存在陈年垃圾铺天盖地的情况。我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试点2个村组,我乡分配农户垃圾焚烧炉1848户,同时在我乡境内规划建设玻璃瓶回收站。
二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我乡在完成了蕨菜山村新村易地搬迁、腊八山村里八易地扶贫搬迁、佳禾村高低咱组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点的污水管网埋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埋放污水管网6800多米、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处;目前我乡佳禾村庄子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2023年我乡将集镇排污项目已申报项目库,我乡清理村内水塘3口,清理村内淤泥数量2吨。
三是在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执行方面,首先我乡全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评比工作;其次全乡有147名村庄保洁员且履职到位;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最后我乡全乡推行“一角钱工程”,由村集体聘请具体人员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并严格监督管理,实现村内环境卫生自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管理,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等问题。
8.问题整改。
结合我乡实际,对标认领反馈问题,逐条细化整改措施,及时召开党委会议认领各类整改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跟整改责任清单。对照反馈问题清单,逐项核实梳理,细化工作内容和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时限和目标,举一反三,扎实做好问题整改。2023年以来,我乡主动认领中央、省级、州级历次巡视巡察和督查考核反馈的问题,对于“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10类24个问题;对于“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反馈乡村振兴领域问题整改”共认领8类8个问题;对“省对迪庆州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共认领5类9个问题。截至目前,三批次共计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需长期坚持整改成效。
(四)巩固成效方面
1.收入和 发展差距缩小。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乡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一核心,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消除工作,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认可度,接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乡2023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787.8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139.17元,占比57.89%,生产经营性收入4113.974元,占比26.06%,转移性收入2355.96元,占比48.67%;财产性收入178.79元,占比1.13%。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337.23元,增幅9.2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178.79元,增幅7.04%;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12.13元,增幅0.3%;转移性收入增加771.25元,增幅48.67%;财产性收入增加-46.98元,增幅-20.81%。。收入下降的有124户,各村情况为:佳禾村14户,蕨菜山村25户,拉嘎洛村12户,腊八山村36户,施根登村25户,新厂村3户,咱利村9户。省级反馈全省脱贫户中人均纯收入最低的20%且收入下降的户,中路乡有22户。经核实,不存在信息采集录入时收入漏统情况导致收入下降的户。收入下降5%-10%的有4户,收入下降10%-30%的有14户,收入下降30%-50%的有3户,收入下降50%以上的有1户。
2.群众认可度 。
为切实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度,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确需开展群众工作时都采取火塘会、院坝会等亲民的形式与村民公坐一条凳,开展政策宣讲时也更多的运用当地民族语言让政策更能深入人心,更能落地生效;开展每季度的收入测算工作时也是逐一入户,久而久之很多村民对进村的工作队都较为熟悉。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制约,高半山区为主,山高坡陡,农业生产主要为传统农业,农业发展难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缺乏龙头企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难度大,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能力不强。
二是周边缺乏能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众大多不愿外出到东西部地区务工,转移就业难度大。
三是部分脱贫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有的脱贫户在一定程度上靠外部“输血”脱贫、自身内力“造血”能力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现有政策突然退出,返贫风险和压力很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法治教育,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通过组织振兴为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二是以“一平台三机制”为抓手,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跟踪、关注、排查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现实情况,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管,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落实产业项目推进,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群众增收。四是落实“四美”创建“8字方针”,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改变生活习惯,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四是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建立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激励机制,让农村有机会吸引人,让人才植根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