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县农业农村局)

yyy索引号
MB0Q534219/202200075
文  号
维政发〔2022〕 24号
来 源
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2-04-22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2022-2024年)
发布时间:2022-04-22 15:59     浏览次数:5589    
字体:[ ]
打印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

(一)项目区概况

维西县,于2020年由中央宣布退出贫困县系列,并于2021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维西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是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三江明珠”的美称,被誉为“药材之乡”、“中国细叶莲瓣兰花之乡”“中国滇金丝猴园”“天然杜鹃花园”、“中国冰酒城”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县境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形成立体气候,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维西县地形北窄南宽,东面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剧烈,气势雄浑。碧罗雪山矗立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群峰巍峨。连绵起伏,成天然屏障。地势由南往北星阶梯状抬升。县城保和镇(念萨街牌)海拔2320米。境内最高海拔为4880米,最低海拔为碧玉河与澜沧江交汇处1486米,海拔高差达3394米,巨大的海拔高差和江河纵深切割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气候带。 

县内气候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2.4℃, 立体气候明显。辖七乡三镇80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城镇居民)、1029个村民小组、799个自然村。全县国土总面积为4476.67平方千米。根据统计局农业农村综合年报,2021年底耕地面积22.0248万亩,其中水田3.0859万亩,水浇地3.1725万亩,旱地15.7664万亩,水利化程度仅为28.42%;拥有天然草场69.28万亩,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2021年末,全县总户数46218户,总人口157712人,其中,乡村人口145482人,占总人口的92.2%。全县粮食总产量7.5866万吨,肉类总产量为1.5549万吨;蔬菜产量2.1631万吨。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工业基础差,城镇规模小,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总量小,农民收入低。

(二)中药材发展现状

据调查资料显示,维西县境内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类型繁多,分布广泛:真菌类4科5属6种,地衣类3科3属3种,苔藓类1科1属1种,蕨类13科19属24种,裸子类3科3属3种,被子植物类94科349属655种;其中属国家重点调查要用植物49种,珍稀濒危药材10种,重点药材蕴藏量为105580公斤,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药材基地县”。在全国范围中来看,维西县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生产有机、绿色、健康农产品的代名词,是很多地方不可复制和比拟的条件。境内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为维西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多年来,中药材一直是维西县的传统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同时也是主栽作物。

1.产业基础扎实,上升空间较大

维西县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县境内丰富的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造就了维西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其中属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49种,珍稀濒危药材10种,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曾先后被列为“全国云当归生产基地县”“全国药材基地县”和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早在民国10年(1921年)暨开始人工引种栽培当归,农户具有丰富的中药材种植经验。维西县中药材产品品质好,药用成份含量高,已得到市场普遍认可。

“十三五”以来,维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9.9万亩,中药材产量32481吨,产值68559.6万元,中药材加工产值154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64%。“维西当归”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央坷藏红花”被评为云南省2019年“十大名药材”。累计选育省级药材新品种2个,编制地方标准4项,专利9项,商标15项,专著1本,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农产品12个、“有机”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藏红花种植和旅游相结合产业化示范项目荣获2019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B组优胜奖。

 

2.绿色优势突出,秉持生态理念

近年来,维西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农业区域特色,秉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积极探索和推广中药材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模式,构建中药材资源节好、环境友好的生态栽培方式。部分中药材产区为雨养农业区,海拔高,相对隔离,病虫害发生轻,农业环境面源污染轻。同时,生产区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发展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优势明显。在2020版《中国药典》中,对中药材6项重金属指标和33项农残提出了检测要求,相对于全国许多药材产区大量使用农药相比,维西的“绿色”栽种成为明显优势。

3.主体发育良好,辐射带动性强

维西县现有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及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个,其中省级及以上示范社7个;有15000户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辐射周边共计2000多户、6000多名农民,辐射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4.产业成长性快,极具发展潜力

目前在永春乡建立了特色中药材交易市场,维西伟宏农特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白药集团合作建立定制药园,云南香格里拉兰草药业有限公司建立冷库和物流园,各企业与京东、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初步满足市场化需求。2021年中药材发展情况。据统计,到2021年末中药材种植面积99854亩,其中:木香63331亩;当归4487亩;秦艽11898亩;续段735亩;桔梗4341亩;重楼3550亩;附子7276亩;其它中药材2559亩。中药材产量32481吨,中药材农业产值68559.6万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产量15602吨,占全县中药材总产量的45%;全县有10个中药材初加工厂,共加工8200吨鲜中药材,其中:中药材4200吨,中药材饮片4000吨,加工产值达15440万元。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5.配套政策措施,营商环境良好

维西县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结合维西县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国家、省级及州级层面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部署,并出台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了持续服务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从土地流转、加工、经营主体培育、税收管理、财政金融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三)产业发展问题和短板

1.中药材种植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

目前,维西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企业少,多以合作社和家庭种植为主,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和智慧化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大型药企的采购和使用质量标准,整体呈现“量大牌小”的状况,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话语权。提高名优中药材产地地理标志的辨识度,加大绿色生态种植规模和种质种子和苗木创新,是发展维西中药材种植的关键。

2.中药材初加工不足

目前,中药材初加工能力不足,缺少清洗设备及厂房,缺少烘干设备和储存空间,大多采用晾晒方式,易受降雨和病虫害侵染,规范化初加工企业少,缺少初加分级和筛选工艺和生产线,优质药材的品质无法充分体现,甚至药材质量下降,无法利用。

3.中药材精深加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企业对医药科技、研发人才、资金、政策扶持等科技要素投入少,新药创制、产品中试和技术孵化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平台建设滞后,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药食同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药、中药精华萃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大部分产品为原料药或饮片,同质化严重,品牌效应不强,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

4.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乏力

在现代农业和加工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维西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能够通过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中药数字制药、智能制药示范生产线、车间等高新技术来提高标准化生产效率的就更少,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质量和效率。

5.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较弱。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创建缺乏长远规划和强有力的营销企业和营销队伍,品牌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四)项目建设的背景

为推进脱贫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及迪庆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把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全县“绿色食品牌”主导产业。根据维西县产业发展23451发展思路,以维西县被列为云南省2022年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为契机,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被列为2022年州级重点项目,为全面提升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特设立该项目。

(五)项目建设范围

    该项目主要在维西县“七乡三镇”,以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中药材加工工程;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六个工程的建设。

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9〕14号)等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迪庆州委、州政府推进农业产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维西中药材资源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做大做强做优地方优势中药材产业,构建完善的地方优势中药材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维西县打造成绿色中药材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县、中药材绿色生产人才培育平台、生物医药三产融合示范县、中国面向滇西北、涉藏地区、南亚、东南亚特色中药产品与技术辐射中心。

(二)实施目标

维西县将紧紧抓住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的有利契机,举全县的力量,以该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三年的努力,到 2024 年,维西县发展中药材种植10.2万亩,实现中药材产业经济5.72亿元,辐射带动16000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基本建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服务体系、产地加工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维西“香格里拉之心.维西中药谷”的品牌效应,全力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向高效、优质、绿色、安全、融合方向迈进。

三、建设方案

(一)维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1.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1)维西中药材百草园建设

建设目标:打造集经济效益、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科普宣传、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郊野中草药百草园1个。

建设内容:打造集经济效益、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科普宣传、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郊野中草药百草园。拟选品种为珍稀濒危药材、附子、当归、重楼、木香、秦艽、白芨、续断、桔梗、白术、天麻、藏红花、党参、珠子参、草乌、金铁锁、猪苓、黄精、五味子、柴胡、羌活等30多个药材品种。

建设地点:永春乡庆福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维西中药材百草园建设资金投入 112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

①永春乡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

建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面积550亩;建绿白膜钢构现代设施化大棚100个。

②康普乡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

建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面积200亩;建绿白膜钢构现代设施化大棚40个。

建设内容:

①永春乡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

在永春乡拖枝村建立当归、秦艽、桔梗等特色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面积550亩,建设规格为50米*8米的PEP绿白膜钢构现代设施化大棚100个,配备物联网设备,实现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视频监控实时监测、远程查看,通风、水帘设备自动控制。对育苗基地进行土壤改良、围栏修复和配套完善水利灌溉设施、节水灌溉系统。

②康普乡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

在康普乡康普村建立当归、秦艽、桔梗等特色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面积200亩。建设规格为50米*8米的PEP绿白膜钢构现代设施化大棚40个,配备物联网设备,实现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视频监控实时监测、远程查看,通风、水帘设备自动控制。对育苗基地进行土壤改良、围栏修复和配套完善水利灌溉设施、节水灌溉系统。建设地点:永春乡庆福村。

建设地点:永春乡拖枝村;康普乡康普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兰草药业公司;康普乡人民政府、伟宏农特公司。

资金使用:康普乡中药材标准化繁育基地资金投入145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000 万元,企业自筹450万元。

(3)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以维西中药材主栽品种为重点,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育、良种选育、良种繁育研究,构建良种繁育体系,重点解决种源退化问题。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投入2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藏药材繁育研究基地

结合塔城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康养基地建设,在塔城镇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藏药材繁育研究基地,建设规模30亩。其中,建设露地繁育技术研究基地25亩,建设规格为50米*8米的温湿自动控制PEP绿白膜钢构现代设施化大棚5个,建设藏药材优质种源筛选,保育研发所需的试验室、仓储等基础设施。通过投入基础设施,引进专业团队或企业开展迪庆中藏药材的品种选育、人工驯化、繁育技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建设地点:塔城镇。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塔城镇人民政府;迪庆贝珠亚藏药有限公司。

资金使用:藏药材繁育研究基地资金投入3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200 万元,企业自筹100万元。

2.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1)全县10个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目标:在全县10个乡镇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面积30000亩。

建设内容:在全县10个乡镇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机耕路、灌溉设施、整地标准、地力培肥,建设面积30000亩,建设标准4000元/亩。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15081.88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维西县中药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完善8000亩种植中药材耕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大做强永春乡中药材产业奠定基础。

建设内容:完善8000亩种植中药材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耕地农田引水沟、田间沟渠、排洪防涝沟、机耕路、生产路、引水管道、蓄水池及田间管网、耕地地力提升、土壤改良等等附属设施,做大做强永春乡中药材产业。

建设地点:永春乡。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2738.88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叶枝镇中药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目标:叶枝镇同乐村药材基地道路硬化 2.7千米;购置及安装变压器一台,进一步对输电线路、电杆等附属设施进行完善。

建设内容:叶枝镇同乐村药材基地道路硬化 2.7千米,60万元/公里,投入162万元;续建:购置及安装变压器一台,投资11万元,输电线路、电杆等附属设施投资50万元。

建设地点:叶枝镇同乐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叶枝镇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223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中药材种植基地数字化及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 11个基地分别建设一个数字化及绿色防控体系。

建设内容:在拖枝村、碧罗村、永春村、腊八底村、三家村、普乐村、美光村、腊八山村、美洛村、川达村和其宗村选取基础条件较好、有代表性、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数字化及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共计11个基地,每个基地建立小区域种植环境监测站1个、土壤墒情监测站1个、户外视频监控系统1套、VR全景1套,配套建设基地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基地数字化、可视化管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中药材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技术体系,研究制订优势特色道地中药材高效优质、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规程3-5个,在基地安装建设虫情测报系统,杀虫灯(单个可覆盖面积40-60亩),覆盖种植基地10000亩,支持中药材企业和合作社建设优质高效绿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

建设地点:拖枝村、碧罗村、永春村、腊八底村、三家村、普乐村、美光村、腊八山村、美洛村、川达村和其宗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种植基地数字化及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投入 36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5)林下中药材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目标:根据国家耕地非粮化的大趋势,逐步推进维西中药材产业向林下转移,实施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工程建设3750亩。

建设内容:退耕还林地、核桃等乔木经济林地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和集体公益林地建设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共3750亩,建设灌溉设施、地力培肥等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3750亩,按照4000元/亩的建设标准,共计投资1500万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林业草原局。

实施单位:县林业草原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林下中药材示范工程建设资金投入15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1)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种植项目一

建设目标:在5个村开展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提升栽培管理技术。

建设内容:在三家村、拖枝村、庆福村、四保村、美光村原有苹果、木梨采摘园套种矮杆作物(秦艽、木香、桔梗等中药材,马铃薯),提升栽培管理技术,每亩补助800元。

建设地点:三家村、拖枝村、庆福村、四保村、美光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种植项目一资金投入 152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种植项目二

建设目标:在3个村开展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提升栽培管理技术。

建设内容:对三家村300亩,庆福村草坝子组、大海子100亩,拖枝村600亩,美光村46亩冰葡萄套种矮杆作物(秦艽、木香、桔梗等中药材,马铃薯),进行田间管理,规范种植,每亩投入800元。

建设地点:三家村、庆福村、拖枝村、美光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立体农业套种矮杆作物示范种植项目二资金投入 83.68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永春乡庆福村粮食套种中药材示范试验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小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虫情监测系统,开展数字化示范监测,面积为30亩。

建设内容:在永春乡庆福村菜园子组开展粮食套种中药材实验示范项目,健立小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虫情监测系统,开展数字化示范监测,示范面积为30亩,投资金额200万元。

建设地点:永春乡庆福村菜园子组。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永春乡庆福村粮食套种中药材示范试验项目资金投入2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保和镇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机耕路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一条长5765.3米的水泥混凝土结构机耕路(k0+000-k5+460.3)(道路红线宽为3米,并配套单侧内径排水沟0.4米X.4米,靠外侧设置防护栏杆)。

建设内容:拟建设1条场5765.3米的水泥混凝土结构机耕路(k0+000-k5+460.3)(道路红线宽为3米,并配套单侧内径排水沟0.4米X.4米,靠外侧设置防护栏杆)。附属工程挡墙,护栏、排水沟、涵洞等。

建设地点:保和镇。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保和镇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保和镇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机耕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538.5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5)永春乡标准化中药材建设示范基地

建设目标:在永春乡庆福村大海子村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200亩。

建设内容:在永春乡庆福村大海子村新建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200亩,每亩投入8000元。

建设地点:保和镇。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永春乡标准化中药材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6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中药材产品收购奖补项目

建设目标:实现产业帮扶“双绑”。

建设内容:新型经营主体当年收购县内农户种植的木香、当归、秦艽、桔梗、白芨、川贝母(4+N)等规模化的中药材,收购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落实奖补资金2.5万元;收购金额每增加50万元,奖补资金增加1万元,单个经营主体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产品收购奖补项目资金投入20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5.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

建设目标:通过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的建立,降低农户和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建设内容:按照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要求鼓励开展维西县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优先支持云当归、木香、秦艽、桔梗、白芨等规模化种植中药材,政府和农户分别承担相应部分。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资金投入900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二)维西中药材加工项目

1.中药材初加工项目

(1)中药材烘干房建设

建设目标:

①保和镇罗马村陆籽组中药材烘干房

建设中药材烘干房1个,能帮助12个村民小组群众及时烘干原材料,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避免原材料浪费,实现农户增收。

②保和镇锅底塘、华怎迪组中药材烘干房

建设中药材烘干房3个,能帮助村民小组群众及时烘干原材料,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避免原材料浪费,实现农户增收。

③永春乡六个村中药材烘干房

对原有的16个中药材烘干房进行相关配电附属建设,新接35KV变压器一台。

建设内容:

①永春乡六个村中药材烘干房

在2019年16个中药材烘干房建设的基础上,续建变压器供电项目,新接35KV变压器一台,建设相关配电附属,每个点需要资金10万元,合计160万元。变压器供电设施建成后,资产属村级所有,由村级安排专人负责资产运营。

②保和镇锅底塘、华怎迪组中药材烘干房

在保和镇锅底塘新建 2 个、华怎迪组新建 1 个中药材烘干车间;

③保和镇罗马村陆籽组中药材烘干房

在2019年16个中药材烘干房建设的基础上,续建变压器供电项目,新接35KV变压器一台,建设相关配电附属。

建设地点:保和镇罗马村陆籽组、锅底塘、华怎迪组,永春乡六个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保和镇人民政府,永春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资金投入538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初加工厂建设

建设目标:

①白济汛乡共恩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建设占地3亩中药材加工厂1个;

②白济汛乡共乐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建成厂房12000平方米,管理用房建设150平方米,生产线设施4套。

③白济汛乡共厂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在共厂村建设一个中药材粗加工厂1个,厂房建设1000㎡,管理用房建设150㎡。

④塔城镇川达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川达村建设中药材加工厂1个,占地面积1000㎡。

⑤塔城镇其宗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在塔城镇其宗村建设中药材加工厂1个,占地面积1000 m2;

⑥维登乡中药材初加工厂

建1个厂房800m2,晒场500 m22,仓库建设600 m2,物流车1辆,排污设备1组。

⑦中药材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制定

研究制/修订不同种类中药材标准化产地加工、饮片炮制、储运等技术规程3个、产品质量标准1-2项/年。

建设内容:

①白济汛乡共恩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建设占地3亩中药材加工厂1项:1.钢架厂房300平方米,投资800元/平方米,投入24万元;2.生产管理用房120平方米,投资1700元/平方米,投入20.4万元;3、晒场开挖硬化480平方米,投资230元/平方米,投入11.04万元;4.烘干机1套,23万;5、围墙150米,投资200元/米,投入3万元;5.排污管道PE180,500米,投资180元/米,投入9万元;6.大门一扇3万元,项目总投资93.44万元。

②白济汛乡共乐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土地流转30亩,投资3万元/亩,投入90万元;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0万元;厂房建设12000平方米,投资400元/平方米,投入480万元;管理用房建设150平方米,投资800元/平方米,投入资金12万元;生产线设施4套,投资20万元/套,投入80万元;总投资732万元,作为固定资产。

③白济汛乡共厂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在共厂村建设一个中药材粗加工厂1个,厂房建设1000平方米,管理用房建设150平方米,投资800元/平方米,投入92万元;筛选、烘干、包装设备30万元,通水、通电及配套设施投入58万元,总投资200万。

④塔城镇川达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建设川达村中药材加工厂项目1个,计划占地面积1000㎡(包含:功能库房300㎡、切片包装车间100㎡、蒸、煮、烫干燥车间150㎡、浸漂晾干车间400㎡、中转间50㎡蓄水池等)。2、配套加工设备。(包含:复式切药机、震动筛选机、中药材液压打包机、中药材烘干设备等)。

⑤塔城镇其宗村中药材初加工厂

在塔城镇其宗村投入300万元建设中药材加工厂1个,计划占地面积1000m2(包含:功能库房300m2、切片包装车间100m2、蒸、煮、烫干燥车间150m2、浸漂晾干车间400m2、中转间50m2蓄水池、水管管路架设、水渠疏通、污水处理池、围墙、大门等),计划年生产加工中药材3000吨。配套加工设备10套。(包含:复式切药机、震动筛选机、中药材液压打包机、中药材烘干设备等)。

⑥维登乡中药材初加工厂

厂房建设800m2,160万元,设备购置80万元,晒场500 m2,20万元,仓库建设600 m2,90万元,物流车1辆40万元,排污设备1组20万元,厂区场地平整硬化20万元,绿化亮化20万元,前期运营成本50万元。

(3)其他项目

①中药材加工设备安装建设

建设目标:购置药材加工厂设备一批(切片机、烘干设备、包装设备、冻库置物架等)。

建设内容:阿尺打嘎村药材加工厂设备(切片机、烘干设备、包装设备、冻库置物架等)30万元。

建设地点:巴迪乡阿尺打嘎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巴迪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加工设备安装建设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②中药材晾晒场设备购置

建设目标:空气能闭环式烘干机(闭环,科信-30p)一套,空气能开环式烘干机(开环,科信-15p)一套;中药材切片机(斜片,90)4台;4、中药材切片机(圆片,MYJ-300)4台。

建设内容:中路乡佳禾村庄子组中药材晾晒场购置加工生产设备,构建一体化中药材提质增效加工体系,投资165万元,其中:1、空气能闭环式烘干机(闭环,科信-30p)一套,投资80万元;2、空气能开环式烘干机(开环,科信-15p)一套,投资65万元;3、中药材切片机(斜片,90)4台,投资2.5万元;4、中药材切片机(圆片,MYJ-300)4台,投资2.5万元。合计投资165万元。

建设地点:中路乡佳禾村庄子组。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中路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晾晒场设备购置项目资金投入165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③中药材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制定

依托县内现有实力较强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以木香、当归、秦艽、桔梗等为主,与科研单位联合研究制/修订不同种类中药材标准化产地加工、饮片炮制、储运等技术规程3个、产品质量标准1-2项/年。

建设地点:白济汛乡共恩村、乡共乐村、共厂村,塔城镇川达村、其宗村,维登乡。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白济汛乡人民政府、塔城镇人民政府、维登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种植保险项目资金投入2175.44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

(1)中药材饮片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改扩建生产线2条,新建生产线1条,按照企业投资总额10%标准进行奖补。

建设内容:按照不低于3%的收益率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金入股到企业生产线的提升改造,提升企业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全县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如伟宏农特、兰草药业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改扩建生产线2条,新建生产线1条,按照企业投资总额10%标准进行奖补,以此鼓励企业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全力提升我县“一县一业”中药材产业能够向高端方向发展,以此促进农户增收。

建设地点:永春乡、康普乡。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康普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中药材饮片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7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提取、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加工

建设目标: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提取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改进现有大宗及原料中药材的提取和饮片加工工艺、中成药剂,加大配方颗粒饮片的研发,建成相应的技术体系,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技术提升。

建设内容:在现有基础上,改进现有大宗及原料中药材的提取和饮片加工工艺、中成药剂型改进,加大配方颗粒饮片的研发,同时将冷冻干燥、破壁粉碎等新技术应用于中药饮片生产,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加大对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技术提升,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提取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

建设地点:永春乡,康普乡。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兰草药业,康普乡人民政府、伟宏农特。

资金使用:中药材提取、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加工资金投入 2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2)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厂

建设目标:在塔城镇戈登村建成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厂1个,提升药食两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水平。

建设内容:依托云南艾颐大健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对药食同源产品进行研发,并在塔城建设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厂,进行产品转化,形成“研、产、销”的体系。

建设地点:塔城镇戈登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塔城镇人民政府、云南艾颐大健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资金使用: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厂资金投入 5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250万元,企业自筹250万元。

(3)农特产品加工及展示中心

建设目标:完成维西三江天境公司新建农特产品展示区及体验区建设。

建设内容:依托维西三江天境公司在拖枝村新建农特产品展示区(含农特产品展示区、直播带货区)及体验区(特色农产品餐饮区、特色农产品烹调视频拍摄区),配套附属硬件设施(变压器及电路改造、消防设施等)

建设地点:永春乡拖枝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维西三江天境公司。

资金使用:农特产品加工及展示中心资金投入 1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三)维西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

1. 中药材仓储物流建设

(1)维西县三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建设目标: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冷链配送站8个,建村级配送点66个,购置冰箱、保鲜柜等设备。

建设内容:总投资10400万元,其中申请地方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08%;多渠道筹措资金5400万元,占总投资的51.92%。1.保和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总建筑面积2491.79平方米(包括土建及一般装饰、安装、地下室、室外附属工程、室外水电工程、设备购置等);2.乡镇冷链配送站8个,建筑面积4337.43平方米;3.村级配送点66个,设备购置(含冰箱、保鲜柜等),形成保鲜冷藏、仓储、冷链运输、市场交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保障供应链,完善全县冷链谷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区域农特产品保鲜、冷藏需求,从而实现维西县农产品进城、鲜活水产品进农村的目标。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供销合作社。

实施单位:县供销合作社。

资金使用:维西县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104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3000万元,财政资金54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

(2)维西县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功能齐全的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面积6000 m2。

建设内容:建成功能齐全的冷链物流中心,冷藏加工仓储基地、电子商务和物流等一体化园区。

建设地点:永春乡拖枝村。

负责单位:县投资促进局。

实施单位:县投资促进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2000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8000万元,企业自筹2000万元。

(3)维西县中药材仓储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标准化中药材贮藏仓库1000m2,实现仓库内温度、湿度等实时监测预警,通风设备智能控制,仓库地面、墙体等具有防潮、隔热、通风等设施与技术措施;建成中药材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中药材质量检测、验收入库、在库管理、在库养护、出库发货等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功能,建立仓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仓储作业流程与操作规范。

建设内容:结合维西县县级标准化中药材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改造标准化中药材贮藏仓库1000m2,实现仓库内温度、湿度等实时监测预警,通风设备智能控制,仓库地面、墙体等具有防潮、隔热、通风等设施与技术措施;建设中药材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中药材质量检测、验收入库、在库管理、在库养护、出库发货等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功能,建立仓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仓储作业流程与操作规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仓储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3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

(1)维西县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设规模8927.62平方米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8927.62平方米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投资2106.12万元。

建设地点:保和镇。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住建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2106.12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农产品交易市场

建设目标: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出租房屋一排,形成14间出租房。

建设内容:利用阿尺打嘎村村委会门口现有资源,同时依托南姐洛景点、阿尺打嘎村冻库、加工厂等有利条件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建设出租房屋一排,形成固定资产出租(含钢架房屋出租建设,基础等)建成后可形成14间出租房,按照每间3000元每年出租计算可形成村集体经济4.2万元,结合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后村级组织每月一次街天,农特产品交易等。

建设地点:巴迪乡阿尺打嘎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巴迪乡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维西县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资金投入 1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中药材市场营销建设

建设目标:依托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围绕全县中药材企业销售难题开展市场营销策划及开拓工程,打通销售的堵点。

建设内容:依托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采取“城乡社区,互动营销;虚拟社区,网络营销;舞台社区,节庆营销;主题社区,体验营销;掌上社区,微媒体营销;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等多种方式,找准目标市场,围绕全县中药材企业销售难题开展市场营销策划及开拓工程。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商务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市场营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四)维西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

1.中药材龙头企业培育

建设目标:培育不少于1个“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增值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召开全县龙头企业推进会、龙头企业监管及培训不少于一次。

建设内容: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增值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对新认定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合计补助20万元。新认定州、县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进行补助,合计补助50万元。召开全县龙头企业推进会、龙头企业监管及培训费等10万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龙头企业培育项目资金投入105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中药材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培育

建设目标:全面开展中药材家庭农场培育和家庭农场名录管理,评选和认定县级中药材示范社10个、中药材示范家庭农场10个,创建8-10个州级示范社,2-3个省级示范社。

建设内容:开展中药材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培育工程,评选和认定县级中药材示范社10个、中药材家庭农场示范场10个;创建2-3个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对县级中药材示范社进行奖励,合计奖励50万元;对家庭农场示范场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培育项目资金投入 7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

建设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行业机构或专业人才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

建设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行业机构或专业人才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资金投入6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五)维西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中药材技术研发、示范及人才培养

(1)中药材高质量研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目标:形成中药材高质量研发技术体系,为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内容:采购、安装必备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构建维西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高水平研究平台,提升药用植物生理、品质监测、病虫害防治、分子繁育、定向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形成中药材高质量研发技术体系,为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高质量研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3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200万元。

(2)基层专家工作站建设

建设目标: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1个。 

建设内容: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中药材产业方面的专家在维西县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围绕全县中药材良种繁育、标准化繁育基地建设、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技术研发推广、种植技术指导、管理规范咨询、质量标准制定咨询等问题等开展服务。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基层专家工作站建设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3)维西“云当归”绿色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

建设目标:编制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研究云当归育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维西云当归耐抽薹种源筛选研究。 

建设内容:完成维西云当归主栽区种植现状调研,选定核心试验示范区,编制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开展维西云当归不同海拔高度(2500、2800、3000 m)条件下育苗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调查,研究云当归育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维西云当归耐抽薹种源筛选研究。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云当归”绿色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资金投入21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科技推广网建设及科技培训建设

建设目标:建成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设内容:按照“小中心、大网络”的模式,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及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立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发涵盖行业资讯、政策标准、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产业技术、专家服务、供求信息等一体化的产业服务移动应用程序,融合线上视频教程、线下培训指导开展中药材新品种、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仓储物流等技术推广及技术培训工作,为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和示范基地提质增效,为企业生产及农户种植管理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科技推广网建设及科技培训建设资金投入151.3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2.大健康产品研发建设项目

(1)药食两用产品开发

建设目标:采用食品工程技术,力争开发5-10种服务当地养生庄园的药浴、药膳等新产品;每年举办维西县“养生美食节”等活动,提升维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位。

建设内容:以糯山药、当归、桔梗、滇黄精、藏红花等为重点,采用食品工程技术,力争开发5-10种服务当地养生庄园的药浴、药膳等新产品,依托塔城、永春、保和镇等观光农业发展,开发药膳、药浴等伴手礼,并做好品牌提升及宣传推广工作,举办维西县“养生美食节”等活动,提升维西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位。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兰草药业、伟宏农特等企业。

资金使用:药食两用产品开发资金投入2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2)保健食品及日化新产品研发

建设目标:重点支持兰草药业、伟宏农特等企业拓展开发滇黄精茶产品等保健产品,当归、藏红花等精油皂等日化新产品,桔梗饮料等功能食品。

建设内容:以白济汛乡、保和镇、永春乡等乡镇为重点拓展开发滇黄精茶产品等保健产品,当归、藏红花等精油皂等日化新产品,桔梗饮料等功能食品,重点支持兰草药业、伟宏农特等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地点:永春乡、白济汛乡。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兰草药业、伟宏农特等企业。

资金使用:保健食品及日化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3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3)保健食品及保健品的生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建设目标:引进和培育以当归、桔梗、滇黄精等食药两用及滋补类药材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及保健品的生产企业1-2家。

建设内容:引进和培育以当归、桔梗、滇黄精等食药两用及滋补类药材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及保健品的生产企业1-2家。通过以上龙头企业的培育实现维西中药材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投资促进局。

资金使用:保健食品及保健品的生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资金投入2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4)大健康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建设目标:相关龙头企业力争建立大健康产品工程研究中心1个。

建设内容:聚集省内外科研力量,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力争建立大健康产品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开展维西县主要中药材大健康新产品研发,为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科技局。

资金使用:大健康产品技术研发平台资金投入2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50万元,企业自筹50万元。

(5)“养生庄园”建设

建设目标:在永春乡、塔城镇等地打造1-2个“养生庄园”。

建设内容:结合三家村康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阿尺木刮舞、热巴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西大词戏、“傈僳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统弓弩制作技艺以及传统工艺麦编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西“洞经古乐”、维西“八盘四座”传统厨艺、傈僳族“祭天古歌”以及维西白族拉玛人“拉钩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异的生态资源,在永春乡、塔城镇等地打造1-2个“养生庄园”,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中医药康养产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拓展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建设地点:永春乡、塔城镇。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永春乡人民政府、塔城镇人民政府。

资金使用:“养生庄园”建设资金投入2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六)维西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

1.维西县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县域内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生产企业进行追溯应用示范。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用云平台”建立维西县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标准及标签标识规范,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融合政府监管追溯、企业内部生产追溯和消费者溯源查询需求的“一门户·三终端”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平台与种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物联网设备、仓储物流信息化平台数据打通,实现种苗繁育、种植管理、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购销仓储四大环节全过程数字化信息闭环管理,全面实现中药材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社会共治”。

建设内容:建立维西县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标准及标签标识规范,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融合政府监管追溯、企业内部生产追溯和消费者溯源查询需求的“一门户·三终端”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平台与种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物联网设备、仓储物流信息化平台数据打通,以“源头赋码、一品一码、一箱一码、一码关联”为主线,整合中药材产品种植、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监管等相关信息,实现种苗繁育、种植管理、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购销仓储四大环节全过程数字化信息闭环管理,县域内中药材生产企业进行追溯应用示范。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2.有机、绿色产品品牌认证

建设目标:重点针对木香、当归、秦艽、桔梗等药食两用产品的有机、绿色产品认证15-20个。建设GAP、绿色有机基地面积30000亩。

建设内容:抓住云南省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机遇,开展有机、绿色品牌创建工作,重点针对木香、当归、秦艽、桔梗等药食两用产品的有机、绿色产品认证15-20个。建设GAP、绿色有机基地面积30000亩,开展绿色有机中药材基地认证。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有机、绿色产品品牌认证项目资金投入15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0万元。

3.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保护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开展维西云木香、维西云当归、维西秦艽等3个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建成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申请、部门初审、标识发放、监督管理全程电子化,全县中药材地理标识认证产品、使用企业公示及地图分布,并结合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追溯“一品一码”,帮助消费者有效鉴别真伪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保护和提升本地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

建设内容:开展维西云木香、维西云当归、维西秦艽等3个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结合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请和使用管理,建设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管理系统,强化专用标识监管,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扶强地理标志持标用标主体,开展登记注册、用标推广、品牌维护等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运行机制。督促指导持标用标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提升、宣传推介、市场营销、打假维权等工作做大产业生产规模和影响力。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保护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资金投入7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4.维西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宣传项目

建设目标:发掘维西传统医药文化、民族医药文化以及民风民俗,挖掘以滇西北傈僳族为元素的维西医药文化,收集、整理与维西医药相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拍摄宣传片、创作文学作品等形式,宣传维西中药材产业文化,推广维西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建设内容:发掘维西传统医药文化、民族医药文化以及民风民俗,挖掘以滇西北傈僳族为元素的维西医药文化,收集、整理与维西医药相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拍摄宣传片、创作文学作品等形式,宣传维西中药材产业文化,推广维西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文旅局。

资金使用:维西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宣传项目资金投入3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5.维西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完成品牌调研、区域品牌策划、公用品牌视觉体系设计、公用品牌宣传手册编制、公用品牌手提袋设计、知识产权体系申报、品牌宣传视频拍摄制作及召开品牌发布会等内容打造维西县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

建设内容:挖掘傈僳民族悠久中医药文化特色,打造维西县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品牌调研、区域品牌策划、公用品牌视觉体系设计、公用品牌宣传手册编制、公用品牌手提袋设计、知识产权体系申报、品牌宣传视频拍摄制作及召开品牌发布会等内容。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0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6.维西中药材品牌宣传项目

建设目标:利用省内外各种博览会、洽谈会、展示会、交易会,中药或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的平台作用,开展维西中药材品牌宣传,打造中药品牌,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形成“滇西北药谷,养生天堂”等品牌效应。

建设内容:加大对维西中药材品牌的打造及宣传,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博览会、洽谈会、展示会、交易会,中药或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的平台作用,开展维西中药材品牌宣传,打造中药品牌,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形成“滇西北药谷,养生天堂”等品牌效应。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中药材品牌宣传项目资金投入5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200万元,企业自筹300万元。

7. 横断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云南馆」

建设目标:建成占地面积500平米、3-4层的中药材文化博物馆1座。

建设内容:依托横断山脉建设道地中药材文化资源建设占地面积500平米,3-4层的中药材文化博物馆1座,通过博物馆的建设,推动维西县在云南省中药材的文化高地,为地标产品打造、中医药产业打造赋能。

建设地点:塔城镇戈登村。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塔城镇人民政府、云南艾颐大健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资金使用:横断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云南馆」建设项目资金投入750万元,其中,衔接资3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00万元。

8.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中药材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个,为维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

建设内容: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迪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建设包括中药材产品质量和种植环境监测在内的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1个,服务维西中药材产业。在此基础上,健全维西县中药材产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证产品质量。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80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400万元,财政资金400万元。

9.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建成融合产业概况、产业资源一张图、数字化种植、标准生产、仓储物流、质量追溯、流通销售等于一体的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产业概况、产业资源“一图清”,种植、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一体化管理,产业数据分析及图表化、可视化呈现,建立产业发展数字驾驶舱。建设产业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结合基地数字化建设建立中药材种植生长环境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价指标模型等,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生产管理、政府部门监管与服务、辅助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建设内容: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整合汇集全县中药材产业数据资源,建设融合产业概况、产业资源一张图、数字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仓储物流、质量追溯、流通销售等于一体的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产业概况、产业资源“一图清”,种植、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一体化管理,产业数据分析及图表化、可视化呈现,建立产业发展数字驾驶舱。建设产业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结合基地数字化建设建立中药材种植生长环境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价指标模型,结合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产品品质评价、流通销售分析模型等,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生产管理、政府部门监管与服务、辅助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建设地点:全县。

负责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使用: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180万元,全部为衔接资金。

四、项目实施期限及进度

(一)项目实施期限

本项目实施基准年为2022年,实施年限为2022~2024年。

(二)项目进度安排

1.2022年实施项目

2022年度计划实施项目38项,项目金额21410.12万元。已完成5项,投资金额3483.88万元;已开工实施13项,投资金额6257.8万元;方案未编制18项,投资金额7575万元;已编制方案并送审且具备开工条件2项,投资金额4093.44万元。

2.2023年实施项目

2023年度计划实施项目31项,项目金额28866.00万元。

3.2024年实施项目

2024年度计划实施项目26项,项目金额12923.88万元。

五、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该项目实施后,保守估计可实现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1.65亿元,中药材加工业收入4亿元,中药商贸及物流业收入5亿元,中药旅游及养生业收入2亿元,共计可产生12.65亿元中药材产值。

2.到2024年,本规划项目的实施将辐射带动维西县七乡三镇16000户农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0人左右,实现产值5.72亿元,户均增收6000元,实现税收收入3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项目实施,发挥维西县“一县一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带动作用,打造维西“香格里拉之心.维西中药谷”的品牌提升维西知名度,保护“云药之乡”的形象。

2.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维西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而且通过建立产品深加工和基地科技示范,能有效提高当地农业、运输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转化剩余劳动力,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以滇西北地区为主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今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了生态原理和自然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林草覆盖率,修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金沙江、澜沧江上游地区、三江并流的腹心地生态环境,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六、项目经费预算概况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经费来源说明

本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为衔接资金、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

(二)项目经费支出预算

“六大工程”拟投资63200万元,其中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建设21078.06 万元;中药材加工工程建设4139.44万元;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33006.12万元;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建设235.00万元;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1791.38万元;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2950.00万元。详见表1。

表1  2022-2024年项目经费概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

衔接资金(万元)

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万元)

企业资金

(万元)

(万元)

(万元)

1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

21078.06

19728.06

900

0

450

2

中药材加工工程

4139.44

3589.44

0

0

550

3

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33006.12

5506.12

5400

18000

4100

4

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235

235

0

0

0

5

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1791.38

490

151.38

0

1150

6

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

2950

2200

0

0

750

合计

63200

31748.62

6451.38

18000

7000

 

(三)分年度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2022年度项目投资总额21410.12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7520.12万元,财政资金138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510.00万元;2023年度项目投资总额28866.00 万元,其中衔接资金8681.00 万元,财政资金5735.00万元,专项资金120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450.00 万元;2024年度项目投资总额12923.88万元,其中衔接资金5583.88万元,财政资金300万元,专项资金6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40万元。详见表2至表4。

表2  2022年项目经费概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

衔接资金(万元)

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万元)

企业资金

(万元)

(万元)

(万元)

1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

10128.06

9378.06

300

0

450

2

中药材加工工程

2407.44

2407.44

0

0

0

3

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8206.12

5206.12

1000

0

2000

4

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65

65

0

0

0

5

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163.5

83.5

80

0

0

6

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

440

380

0

0

60

合计

21410.12

17520.12

1380

0

2510

 

表3  2023年项目经费概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

(万元)

衔接资金(万元)

财政资金

(万元)

专项资金(万元)

企业资金

(万元)

1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

6030.00

5730.00

300.00

0.00

0.00

2

中药材加工工程

1332.00

982.00

0.00

0.00

350.00

3

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8800.00

300.00

5400.00

12000.00

1100.00

4

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75.00

75.00

0.00

0.00

0.00

5

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1229.00

344.00

35.00

0.00

850.00

6

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

1400.00

1250.00

0.00

0.00

150.00

合计

28866.00

8681.00

5735.00

12000.00

2450.00

 

   表4  2024年项目经费概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总投资

衔接资金(万元)

财政资金

专项资金(万元)

企业资金

(万元)

(万元)

(万元)

1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

4920

4620

300

0

0

2

中药材加工工程

400

200

0

0

200

3

中药材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6000

0

0

6000

0

4

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95

95

0

0

0

5

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398.88

98.88

0

0

300

6

中药材品牌及信息化建设工程

1110

570

0

0

540

合计

12923.88

5583.88

300

6000

1040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把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研究产业发展政策、落实推进措施,确保中药材产业顺利推进。县级成立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市场监管、投资促进、工信、林草、融媒等部门为成员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创建推进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加强推进中药材产业的组织领导,负责对中药材产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和督查考核。按施工图进行推进项目,重点解决制约维西县中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及瓶颈问题,如: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要处理好与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等问题,解决因建设项目土地性质等问题影响项目的落地的相关事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的督办落实,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协调解决维西县中药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与云南省、迪庆州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积极申报省级、州级项目,加强与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产业联盟的合作交流。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成立科技支撑组,组织专家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进行指导培训,提升中药材种养殖和加工水平;成立质量保障组,积极开展我县中药材成份、含量检测检验,制定各种中药材种养殖、加工的技术规范,提高中药材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打造道地药材品牌,增强我县中药材产品竞争力;成立市场开拓组,及时了解全国中药材产区中药材种养殖品种、产量和中药材供求信息,认真分析中药材价格走向,为全县中药材生产、加工提供市场信息,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成立产业推介组,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借助“三江并流”、“香格里拉”两大世界品牌,加强迪庆道地药材产品宣传,不断扩大迪庆中药材的知名度。认真挖掘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全县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产业舆论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向高效、优质、绿色、安全、融合方向迈进。

(二)鼓励社会多元投入

有效对接国家、省、州资源。围绕国家和云南省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企业提供辅导和帮助,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级、州级资金支持。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财政资金整合,重点对规范化种植、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品牌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产业与资本的专场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投资基金参与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各环节的投资。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争取国家、省、州、县财政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重点对规范化种植、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及市场体系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研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品牌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产业与资本的专场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投资基金参与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各环节的投资。

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强化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继续发展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断增加对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各类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担保业务,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业主提供多种信用担保,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争取将中药材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探索由财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等多方出资设立风险金,化解市场风险。

三是吸引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方式,构建“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支农项目建设机制。着力引导龙头企业进入中药材产业。

(三)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专门的中药产业管理和协调机构,统筹规划中药生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中药产业各个环节的监管。特别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厉打击投机炒作,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行为。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健全完善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防止假冒、伪劣药材流入市场,建设安全有序的维西中药材市场。挖掘傈僳民族悠久中医药文化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维西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宣传,扩大其市场品牌影响力。

(四)强化人才保障

全面了解维西县中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维西县中药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吸引和激励中高端人才来维西县创业和工作,加强人才培育。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培训中药材全产业链各环节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全县中药材产业的人才保障。


主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87-8626078 地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雪龙西路行政中心六楼b区
Copyright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