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9-11
页面已归档
政府信息公开

(县卫生健康局)

索引号
MB0X92371D/202500952
文  号
来 源
县卫生健康局
公开日期
2025-08-26
维西县:医疗“组团式”帮扶,实现“家门口就医”
发布时间:2025-08-26 14:53     浏览次数:6   
字体:[ ]
打印

曾经,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维西县,医疗资源匮乏,群众饱受“小病拖、大病愁、看病贵、看病难”之苦。如今,这样的困境正被改写。“以前生病要翻三座大山去大理,回来三四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73岁的傈僳族老人余大爹在维西县人民医院成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紧握上海帮扶专家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2022年“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这样的暖心场景在维西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常态。三年来,18名上海医疗专家跨越千里,将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根植维西,推动维西县医院诊疗能力实现“三级突破”,让当地群众真切感受到“健康就在家门口”的幸福感。

软件和硬件双驱动,学科建设实现“从弱到强”的突破。上海市宝山区精准对接维西县医疗需求,组建由18名专家人才构成的团队开展驻点帮扶。创新推行“院长领航+科室主任协同”双轨管理,系统修订107项内控制度,推动医院独立设置体检科、医保科等7个特色科室。高标准建成坪子分院感染病区,并在保和镇卫生院打造了全州基层卫生院首个具备病理活检、息肉切除等功能的现代化消化内科手术室。同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温馨病房”等人性化空间。经过三年努力,医院管理效能显著提升:门诊平均等候时间缩短40%,患者满意度从72%提升至98%,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升级。

输血和造血并举,人才培养实现“从有到优”的突破。聚焦维西县人才短板,创新构建“1+X”阶梯式培养体系,促成18名上海专家与59名维西县医疗骨干“师徒结对”,实施“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通过“上派进修+下沉锻炼”双向机制,选派39名骨干赴三甲医院深造。累计建立13个省州级专家工作站,引进3名省级“银龄专家”长期驻点。依托入选省级人才项目的《维西“组团式”帮扶人才培项目》,创新开展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联动培训,将乡镇医务人员全部纳入该体系,重点对村医开展超声诊断、结核病防治等专项培训,夯实基层网底。三年来,帮带73名本土医师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精心培育专业技术骨干59名、占全院技术人才的52.2%,真正实现了“引进一名专家、带强一个学科”的良性循环,打造了一支“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

送策和送技齐下,技术水平实现“从低到精”的突破。帮扶团队瞄准心脑血管病、儿科等民生痛点,带领本土人才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实现迪庆州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历史性突破;推动创伤、新生儿救治、输血三大中心通过省级认证,二甲复审稳步推进。成功开展气管镜操作、人工关节置换等127项新技术,攻克了一批过去“不会做、不敢做、不能做”的手术难关。成效显著:急危重症患者ICU床位使用率从三年前的30%提升至70%,县域内就诊率从87.08%跃升至99.78%,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从“看病难”到“好看病”,从“外出求医”到“家门口就医”,“组团式”医疗帮扶在维西县书写了健康惠民的生动篇章。正如一位康复患者所言:“上海专家带来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党和政府对边疆群众的关怀!”如今,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茁壮成长,一张覆盖城乡的健康网越织越密,维西县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主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87-8626078 地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雪龙西路行政中心六楼b区
Copyright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